首页

我院成功举办沉积地质学系列学术交流会(第三期)

供稿人:杨文涛 时间:2023-03-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杜远生作报告


南京大学教授胡修棉作报告


野外指导



314日上午,应学院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杜远生和南京大学教授胡修棉在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大楼学术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超大陆裂解与中国大规模成锰作用的耦合关系探讨》和《青藏高原沉积大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学院沉积地质学的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会由院长齐永安主持。

报告会上,杜远生首先介绍了锰是地壳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重要元素,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也是一种紧缺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然后介绍了中国沉积型锰矿的共性特征,最后总结出中国沉积型锰矿的找矿前景。胡修棉介绍了沉积大地构造学科发展,对雅鲁藏布洋与印亚大陆碰撞和班公-怒江洋与拉萨-羌塘碰撞分别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交流了对沉积大地构造学科和针对亚洲陆块的大陆演化过程的思考。报告结束后,学院参会师生与两位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我院师生的专业知识,更是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

314日下午及315日,杜远生、胡修棉和相关师生到焦作和宜阳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野外地质指导工作,针对野外典型地质现象及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提供了大家对解决重大科学难题的激情和热爱。

杜远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湖北省“楚天园丁奖”(2019)获得者,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秦巴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沉积地质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重点进行大地构造沉积学、矿产沉积学、深时全球变化沉积学等沉积学分支学科研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在近年开展的矿产沉积学研究中,建立了沉积型铝土矿陆表淋滤成矿、磷矿“三阶段”成矿的新理论;提出了裂谷型盆地热液沉积成锰的新认识,凝聚了“重大地质事件和大规模沉积成矿作用”的新方向。

胡修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2017)、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2017)、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15)、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理事、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第739项目主席、中国沉积地质学/沉积学专委会/江苏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6000次。



版权所有: 太阳集团tyc33455官网 - 太阳集团tyc官网入口